球速体育官网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时尚之路刚刚起步。彼时,从小热爱美术的李薇正值青春。“我在东北的画班连续备考三年,终于如愿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服装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李薇介绍,“在吴冠中等老一辈美术大师影响下,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坚定了‘以艺报国’的信念。”
1985年,法国著名设计师伊夫·圣·罗朗(Yves Saint Laurent)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伊夫·圣洛朗时装回顾展”。大三的李薇有幸参与布展,那次经历让她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初学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来自时尚之都巴黎的设计作品,这令我兴奋不已。”
这次经历是一次眼界的开阔,也让李薇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做属于我们自己的“奢侈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之中,让东方美学走向世界舞台?
“根植于传统文化,以非遗手工艺为媒介。”多年来,李薇一直专注于国际时尚设计与全球当代艺术的创新实践研究,通过独特的东方诗性视角,创作出极具新“东方视觉”气韵的时装艺术和纤维艺术作品。
在李薇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可以通过合乎礼仪的服饰外化于行,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也需要在中国风格的新服装中得以展现。
出席特定场合被要求着正装时,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既合乎礼仪又能展现东方美学?这是李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两年前,李薇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见到宋代蓝地对鹿纹锦、鸾鹊缠枝叶纹纱罗裙这两件神秘的宋代文物时,她似乎找到了答案。
李薇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及多名国家级非遗手工艺传承人合作,一步步通过传统织、染、绣工艺复制两件文物,将中国传统非遗面料锦、罗、绡进行创新设计转换,将文物“活化”,把传统服饰的精华融入现代审美,用现代理念和方法设计出传统韵味和时代风貌兼备的国民礼仪服饰,打造出了国民国服新形象。
李薇的新作品一经面世,便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此次以“宋韵”为主题的国民国服也不例外。当看到宋锦、罗、绡等传统材质如此精美,国外的朋友多次重金求购。
这些都被李薇婉拒了。她说:“做服装、做市场的大有人在,但研究中国国民国服这件事却少有人做。事关国家形象,我责无旁贷!这也是作为一名清华人的责任和担当。”
李薇是一名率真的艺术家,平时喜欢旅游采风,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观察美好。她沉醉在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和绣娘、乡民、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交朋友,从大自然和各民族文化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为了构建国民国服体系,李薇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著有《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国卷·技艺卷·刺绣、抽纱、编结、剧装道具篇》《京剧服饰制作技艺研究 》《绣娘》《中国传统服饰图鉴》等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梁山彝族服饰刺绣工艺初探》等20余篇论文。
李薇先后获得“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荣誉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设计”铜奖和“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等荣誉称号。她的作品《夜与昼》《清·远·静》荣获国家级奖项。
李薇的每一件作品的主题都与传统紧密相连、与自然高度契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曾这样评价《昼与夜》:“它有楚汉的洒脱和高贵,有一种游离于天地之间的情怀。”
1995年至2005年,李薇先后4次受邀在法国举办个展。法国媒体予以高度肯定:“李薇的思考和感受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一个途径,使中国时装最终成为世界服装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2013年6月意大利比耶拉(Biella)城市艺术中心举行的《视·听——李薇艺术作品展》上,媒体们对展览纷纷赞许:“其作品立足于国际,把东方传统美与艺术、纤维相结合”——News Biella;“她的服装作品十分轻盈,微妙的颜色几乎让人感触不到,相当精致”——La Stampa。
李薇的作品《新中装》被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永久收藏并作为常设展展出
在国外调研期间,李薇得知,法兰西学院对院士服的着装规范有明确要求,院士们在学院宫殿穹顶下举行隆重会议时,要穿著名的绣金绿色橄榄枝叶“绿色院服”(Habitvert)和无袖长袍(Cape),头戴两角帽(Bicorne)。
“穿着院士服的场合通常涵盖正式的学术典礼、颁奖仪式、重要的学术会议等,这使得院士服不仅代表个人的学术成就,更是对整个学术团体、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的一种象征性的认可和鼓励。”李薇认为,院士服也是国民国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独特的院士服,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本国在科技和学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新形象,也可为中国学术事业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李薇耗时两年为清华大学的院士们初步打造了两套院士服。院士服的设计保留了中山装的立领形制和挺阔造型,结合了西服的开领设计和立体裁剪工艺,还在领口、袖口处用纯手工苏绣绣上清华校花——紫荆花的图形纹样,既凸显中式格调,又符合国际惯例,可在多种国际场合彰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
打造国民国服是从“0到1”的艺术创新,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少有人选择的路,李薇却乐在其中。“急功近利的路会有人走,久久为功的路更需要有人走。”她说,“国民国服的设计制作只是开始。未来,希望能为国家设计出更多合乎礼仪又能展示文化自信的服装。”
“非遗的根在乡村,非遗只有在乡村生长才具有生命力。”多年来,李薇一直坚持下基层,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考察,亲身感知乡村生活和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的生活状态。
她喜欢冒险,不怕困难和挑战。在新疆调研时,因白血球过少,李薇鼻血不止,同学们以为是“白血病”,纷纷哭着跟她告别;在西藏调研时,高温、缺氧、饥饿条件下,让人感觉生命都快临近终结。
然而,李薇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我想做的不止是一件衣服”。把衣服背后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技术展示给更多人,带动染、织、绣等全流程上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发展,让伟大的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熟知、传承,这是李薇的心愿。
在设计制作国民国服的过程中,李薇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她与植物染传承人黄荣华攀山越岭,取“天地精华”自然染线;在苏州太湖小院,她与江苏省丝绸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抢救复原并再现宋代手工织造;她拜访苏绣传承人梁雪芳,商讨在有孔的纱罗上刺绣,在形态、疏密、虚实上展现丰富的节奏变化……
在绍兴紫洪古村,李薇(右)与植物染传承人黄荣华攀山越岭,取天地精华用自然染线
从一根丝线到服装,历经三个多月,李薇与传统手工艺人接力完成了“宋韵”主题国民国服的制作。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些服装突破了现实虚拟的界限,以数字化礼服的形式在虚拟T台上动态走秀、绽放光彩。
2023年3月,李薇设计的5套“宋韵”数字时装作品在宋韵文化创新艺术作品邀请展上和观众见面,并完成作品的动态走秀。该系列作品已作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第一批馆藏数字藏品被永久收藏。
看到大家通过一方屏幕欣赏国民国服、感受礼服背后的非遗文化,李薇不禁感叹:“数字化礼服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让更多观众看到传统纹样与数字科技的完美融合,也让更多人为我国的非遗文化感到震惊、赞叹。”
她希望,在设计制作国民国服的探索之路上,能够带动染、织、绣等各个环节的手工艺人参与进来,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近日,李薇刚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风归来。顾不上长途跋涉的艰辛,年逾60的她又一头钻进工作室忙碌起来,画图、买布、染色、制作小样……她一步步将牦牛绒和三江源等从玉树获得的灵感元素用于国民国服设计,为9月17日的北京国际时装周闭幕秀做准备。
9月24日,李薇还将带着她的作品亮相巴黎时装周。届时,她将以独特的设计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特色融入传统面料,用非遗工艺制作出30套“最中国”的礼服。李薇有信心,富含中华底蕴的礼服在巴黎一经亮相,会让这个时尚之都乃至世界都为之瞩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深圳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